嘉庚建筑
鷺島文化瑰寶游之廈門大學
“寧可賣大廈,也要辦廈大!”百年前,陳嘉庚傾資創辦廈門大學,親自設計校園建筑,他說“教育為立國之本,興學乃國民之職”。
白巖紅磚琉璃瓦,騎樓走廊配以綠欄桿,這些宛如精美藝術品錯落有致地矗立在廈大校園里的樓群,被后人稱為“嘉庚建筑”。
圖|廈門大學全景
2006年,群賢樓群、建南樓群、芙蓉樓群等廈門大學建筑,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6年,嘉庚建筑又入選中國文物學會和中國建筑學會聯合公布的“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錄。
圖|廈門大學
嘉庚精神薪火相傳
此前帶大家游覽了集美學村的
書卷氣和煙火氣
(點擊此處進入鏈接)
本期“鷺島文化瑰寶游”
A萌君帶你云游廈門大學的一墻一瓦
感受百年樓群的風韻
傾聽嘉庚建筑的故事
01
建南樓群
圖|建南樓群
建南樓群由成義樓、南安樓、建南大禮堂、南光樓、成智樓5幢建筑組成,為石木結構,建于1951年至1954年。
圖|建南樓群
建南樓群五幢樓圍繞上弦體育場呈半弧形排列,以雙翹脊重檐歇山頂的建南大禮堂居中,其它4棟分列兩側,平面呈內廊式布局。
“建南”大禮堂與集美學村的“福南”大禮堂相呼應,兩者合起來即是“福建南部”,寓意廈門大學和集美學村是福建南部教育基地。該建筑群系嘉庚建筑的精品和代表作,也是廈門大學的標志性建筑。
圖|建南大禮堂
02
芙蓉樓群
圖|芙蓉樓群
芙蓉樓群由芙蓉一、二、三、四和博學樓組成,因陳嘉庚女婿李光前先生祖籍南安芙蓉村而得名,除博學樓建于1923年外,其余建于1951年至1954年。
圖|芙蓉樓群的學生宿舍
芙蓉樓群圍繞芙蓉湖呈半環狀布局,為三層樓或局部四層樓結構,墻體以花崗巖條石砌筑,屋面為雙坡西式屋頂,上鋪紅色機平瓦。
圖|芙蓉樓群
03
群賢樓群
圖|群賢樓群
群賢樓群包括映雪樓、同安樓、群賢樓、集美樓、囊螢樓,1922年建成,為二層或三層建筑,成“一”字形并排,坐北朝南,是廈門大學首批校舍。
其中囊螢樓原為福建省第一個黨支部所在地,集美樓是當年魯迅先生在廈門大學工作生活過的住所,現辟為“廈門大學魯迅紀念館”。
圖|囊螢樓進門處
群賢樓群動工興建時,陳嘉庚先生為表達教育興國的決心,特選擇5月9日(即國恥紀念日)作為群賢樓群的奠基日,而其“中式占主導地位、西式為輔”的建筑風格,體現了陳嘉庚先生對民族精神的崇尚。
圖|陳嘉庚像與群賢樓群
事實上,群賢樓群曾被洋人設計師設計為“品字形”組合,是陳嘉庚先生自己動手將“品字形”改為“一字形”。
他在《南僑回憶錄》中披露了原因:這是為了“能讓外國的輪船來往廈門港的時候,能從海上一眼就看到一所壯觀的中國學府”。
圖|廈門大學群賢樓群老照片
百年后的今天
嘉庚建筑正從歷史走向未來
從民族走向世界
部分來源:廈門大學新聞官網
編輯:舒藝
責任編輯:陳芹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