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臺海網
臺海網9月14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道 昨天上午,廈門市海域使用動態監視監測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正式揭牌。廈門市測繪與基礎地理信息中心加掛該中心牌子。未來,該中心將從數據管理、監視監測、技術審查、海域海島技術監管等方面,承擔起我市海域使用動態監視監測技術性、輔助性、事務性工作。
中心所承擔的工作包括:配合市資源規劃局開展廈門海域使用空間地理信息、海域空間地理基礎信息數據庫和海域使用動態監視監測數據的管理與維護;開展海域使用動態監視監測工作;用海項目審批前的技術審查工作;配合開展海域海島監管工作。
這個新機構的掛牌將有力促進我市海域使用動態監視監測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對提升廈門海洋中心城市綜合治理水平具有重大意義。
鏈接
我市海域面積約333平方公里
海洋是巨大的資源寶庫,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藍色家園,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載體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空間。我市海域轄區面積廣大,資源豐富,海域面積約333平方公里,有居民海島4個、無居民海島49個,大陸海岸線215公里,海洋生物近2000種,擁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活化石”美稱的廈門文昌魚以及中國鱟、紅樹林、白鷺等珍稀海洋物種。(文/記者 馬嘯凌)